【正能量】為3名子女離開醫院精神科 退休護士做義工服務殘障兒童:每個人都有價值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03/03 13:05

分享:

分享:

Shirley退休後致力照顧殘障兒童。

退休精神科護士戴寶君(Shirley),年輕時因不忍情緒病患者被邊緣化,遂選修精神科,從護士做到護士長。她從青山醫院做到葵涌醫院,為了3個子女提早退休,但退休後積極做義工,現在就主力協助內地傷殘兒童及其家庭,「一些被社會忽略及遺棄的一群,是有生存價值,我決心要幫助他們。」

Shirley年輕時選精神科,是因為一次陪朋友到青山醫院探病有關。初次踏入青山醫院,她坦言覺得氣氛頗嚇人,但同時覺得裏面的病人很可憐,好像被社會遺棄,因此決定做精神科護士。

Shirley一做便十幾年,由青山醫院做到葵涌醫院,見盡精神科病房的人生百態。由於Shirley工作表現理想,由護士晉升護士長,工作量愈來愈大,還同時要照顧3個仔女,開始感到吃力。

在職場上叻過我的人還有很多,我不做仍有其他人可以勝任。但母親角色卻無人能代替,雖然當時我只有30多歲,但都選擇提早退休。

縱使Shirley從職場退下來做全職媽媽,仍繼續助人,高峰期曾同時做7份義工,包括在不同機構做電話熱綫義工,利用她過往工作經驗提供情緒輔導。

成立彩虹工程幫助弱勢社群

Shirley在眾多的義務工作中,近年把大部分時間投放在內地,更於2007年跟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「彩虹工程」註冊非牟利機構。

我們服務對象是內地的殘障兒童,包括腦癱及自閉症,以及他們的家庭及老師。這些兒童都是被社會忽略及遺棄,得不到公平的對待。由於不少父母都是農民,教育的水平不高,並不太懂得照顧自己仔女,於是我們便協助兒童在教育及生活上的種種問題。

「彩虹」成立初期,Shirley主要服務廣西的腦癱小朋友。「當時有些內地有心人以民辦方式興建小型特殊學校,為小朋友提供教育及康復訓練,我會為小朋友及家長提供情緒支援,由於『彩虹』另一位創辦人是香港特殊學校的退休校長,他就分享教育經驗。另一創辦人是牧師,則可提供心靈上的安慰。」

殘障兒童父母受盡歧視

Shirley在內地義務工作了十多年,令她深深感受到殘障兒童家長的沉重壓力。「有一位腦癱小朋友,智力較遲緩、肢體又不靈活,但住在農村的母親都願意千里迢迢(每次來回交通4小時)帶兒子跨區返學,原來她說只有這學校願意收兒子。」

後來,Shirley更發現這對母子受盡家人歧視。「孩子一生下來,屋企的長輩已叫她棄掉兒子,但她不願意,從此兩母子便被家人視作不祥人,連她叔仔娶不到老婆,都算在兩母子的身上,不停的責怪他們,生活很難過。後來媽媽生了一個正常的孩子,家人才慢慢接受她,生活有所改善。」

每次到內地探訪,Shirley都會舉辦親子活動,其中一次活動更令她難忘至今。「大約10年前,我們到一個有機動遊戲的公園,當我們準備玩旋轉木馬時,卻被員工阻止,直指這地方不適合殘障兒童,更着我們離開。當時我很嬲,即時問收費,原來是兩元一個人,最後我自費出雙倍價錢,員工才肯讓我們玩。玩完後大家很開心,有位大約四、五十歲的爸爸更喊起來,他說從沒想過可以跟兒子玩機動遊戲,所以開心到喊出來。」

Shirley更說這位爸爸的7歲兒子,走路時會「拐下拐下」,在學校被同學戲弄,經常推他落地,故兒子不願意返學。幸好最後在「彩虹」的資助下可以轉到特殊學校,令兒子得到適當學習機會。

在內地做義務工作的16年,Shirley自言很開心遇到不少好心人,令工程能順利進行,但期間卻被一些朋友「潑冷水」。

有位朋友勸我應協助一些正常小朋友,因他們長大後可以貢獻社會,這樣才有價值。但我絕對不同意,因人的價值不是以『可以為社會做到幾多』來衡量,而是每個人的存在都已經有價值。曾經有個媽媽很開心話我知十幾歲的腦癱兒子可以自己舀飯,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,但在父母心中已充滿價值了,就是這份『價值』的信念,成為我堅持協助這群小朋友的原動力。
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三晚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:https://bit.ly/35z6COD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:https://bit.ly/3a6HT6T

記者:招美寶